搜索

您的关键词


编者按

为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地球与空间学院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太阳集团tcy8722特推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专栏,陆续报道学院教师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前言

2017年,南海的一把大火,“烧”出了可燃冰开采的“中国方案”。2020年,第二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成功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作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一轮试采、第二轮试采的首席科学家,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太阳集团tcy8722卢海龙教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创试采新工艺,为走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产业化开发贡献力量。今年恰逢水合物中心成立五周年,我们有幸邀请到卢海龙老师访谈,听卢老师给我们讲述他与可燃冰的故事。


卢海龙老师



一、结缘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相对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混合物,在自然界分布范围广泛。它具有能量密度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开采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估计,目前世界上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2倍。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藏主要分布于深海大陆斜坡沉积物中,因此对开发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研发技术克服开采成本高昂的困难。要实现可燃冰能源真正的开发应用,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储量,安全、高效、且长期可持续的开发技术,使得开发能够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卢海龙在可燃冰研究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参与的调查研究不计其数,创新的开发技术和方法与时俱进,一直在可燃冰开发领域攻坚克难。

1995年,卢海龙前往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可燃冰领域是一个当时看来是“冷门”且前景尚未可知的研究方向。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在日本太平洋海域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标志(BSR),于是日本开始了一个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的天然气水合物项目。“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地球化学,博士求学期间本打算从事环境科学相关的研究,而当时手里的几十块样品以及经费缺少,不足以让我完成博士阶段的工作。所以才进入了可燃冰研究领域,因为领域过于前沿,很多日本学生因担心无法毕业而不敢研究。我呢,则因为可以不用自己出研究费而选了这个方向。”就这样,或许是“阴差阳错”,或许是命运使然,卢海龙就这样踏入了可燃冰研究领域的大门,可燃冰也成为了他一生从事的志业。

1996年起,卢海龙先后前往日本南海海槽、加拿大北极麦肯齐三角洲等区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负责现场样品观察、采取和孔隙水化学分析,采取的样品除了地球化学研究外,也同时采取微生物、岩石学样品。从出海取样到实验研究,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经历中,卢海龙创造了许多可燃冰研究的第一次:第一次发现水合物晶体中成分分布的不均衡性;第一次确认了H型水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一次提出“地层流体抽取法”的试开采原理与方法……就这样,卢海龙一直沿着探秘可燃冰的科研、工程之路,一走就是数十年。

日本海海洋调查



二、奏响冰与火之歌

2014年,我国可燃冰资源试采工程开启后,婉拒多家海外学术单位的邀约,毅然启程回国,开始大力投入时间精力,出海考察、研究可燃冰的性质、开展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据卢海龙介绍,“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包括相对低温、高压以及充足的气源,主要分布在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层以及陆地永久冻土带中,而海底地层松软,所以在开采过程中既要求保持生产井的稳定,又要避免破坏水合物储层而大量出砂。尤其要注意不能诱发海底沉积层大规模失稳而发生海底滑坡。其次,某些地区沉积物较细,含泥量大,造成渗透率低下,会对生产效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特点,卢海龙带领研究团队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泥质粉砂岩储层特征提出了新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方法——流体抽取-相态控制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新开采工艺,有效解决了储层流体控制与可燃冰稳定持续分解难题,对试采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可控开采。

卢海龙带领团队现场作业


在卢海龙看来,对国家有着一份责任感,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义务,回国做科研,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在国外从事的是这个领域研究,国内正好需要,也有很好的条件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回来了。”



三、兴趣相伴,务实向前

在科研路上坚定前行,卢海龙告诉我们两个关键词,一是兴趣,二是务实。卢海龙谈到,做科研的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尽管科研现在成为了一种职业,但兴趣仍然至关重要。“有兴趣的话,做科研就不会觉得枯燥,碰到困难不会气馁,而是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克服它,取得成果后就会很有成就感。”卢海龙如是说。也许在我们看来,日复一日地出海调查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卢海龙却觉得很有意思,于卢海龙而言,在各国各地出海,每一次的体验都不相同,各处有各处的特色。“在经历海上的劳累之后,当采回的样品呈现出各种现象、将自然界的奥秘展现在眼前时,总会有喜悦涌上心头。当然,前提是你不能晕船啊。我第一次出海时,脑海里晕得就只剩下一个念头——换专业。不过习惯了之后,也就慢慢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卢海龙开玩笑道。

除了兴趣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务实。所谓务实,就是扎根一个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发展有用的领域,辛勤耕耘、执着奋斗。在可燃冰领域攻坚求索了半生,卢海龙对待每一个科研项目的务实态度始终不曾改变。他说:“搞科研,就是要务实,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实际的。”




四、心怀后辈,寄予厚望

2018年,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卢海龙作为水合物中心的主任,承担起组建团队、壮大中心的责任,组建一支由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多个学院的地球化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力学、物理学、油气生产数值模拟等多个学科、多个方向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队伍,秉持“需求导向、引领创新、软硬结合、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宗旨,致力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的成立有着重要意义。之前大家在研究中往往缺少交流,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可以把各相关领域的学者集中到一起,共同研讨议题,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发展。”

长期在研究单位工作,“转行”在水合物中心任教职带学生,卢海龙有着全新的体会,“在大学任教,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上课,要带好学生,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任务重,不太适应,后来发现教学有教学的乐趣,只有自己把内容理解的深刻,才能给学生讲的清楚,教学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和学生交流时,卢海龙渐渐意识到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是需要花时间琢磨的。“做研究是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工作,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研究者才能够树立信心、继续前行。”对于刚刚接触科研的大学生,卢海龙建议不要在一开始就选择特别宏大的课题,要从相对简单的课题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小步成就一大步,积累前进的信心。


水合物中心与中国石油海洋公司交流研讨会合影

水合物中心与加州理工学院、广海局学术交流合影


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否应该积极参加国际交流这个问题,卢海龙热情地给予了肯定。“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学习和工作,能够感受不一样的学术视角和风格,当代大学生,有机会还是要到国外的实验室去看一看。”卢老师告诉我们,相比于他求学、科研刚刚起步的年代,我国的科研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一方面,科研工作者怀着奉献精神与满腔热诚;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不断努力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为前沿开发人才提供一片沃土。这样一来,我国的科研事业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国家和科研人员双向奔赴,才会共同在国家科技进步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结语

当卢海龙踏上可燃冰的研究方向时,这还只是一个刚刚萌芽、鲜有人问津的“冷门”领域,而卢海龙在这个领域一探索就是几十年,直到今天,我们已经见到可燃冰的巨大潜力和关于其研究的若干进展。也许像我们每个人将要走的路一样,卢海龙的学术历程有着偶然与特殊,但就像老师为我们指出的那样,能在一条路上做出成就的人,有着更多普遍的共性——兴趣、务实。如此,听一番老师的话,是望见师者走过之路途,也望见师者眼中之世界,从而明白如何是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太阳集团tcy8722举办第36期党的知识培训班开班仪式暨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

下一篇:太阳集团tcy8722举办首届“李四光地学实习营”